论证的方法论
论证(Argument)是个人的核心能力之一。论证能力直接影响个人思想的表达与影响力的建立,进一步影响个人的前途。
我曾经花过一些时间思考这一重要技能,包括论证的理论和方法论。本文是对个人思考的一些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论
我认为,论证这一概念可以在逻辑上分成三个部分:论据、论证和结论,就如上图的金字塔所示。论证的过程就是摆出论据,运用论证方法,得出结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先弄明白这三个部分,搞清楚概念,然后再研究论证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论据这个塔基。论据是构建论证的基础。为了确保论证顺利,这一基础必须牢固。最可靠的论据源于双方都无需争议的共识。因此,论据一般由事实、定理或常识等材料组成。
一个论据的正面例子:
财报显示,我们公司这一季度的营收比上一季度增加了 80%。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既有的战略。
在这个例子中,论据是财报提供的客观数据。假设论证双方都看过财报,那么就不会在这个论据上有任何争论。这样的论据是有说服力的。
Tips :建议更多地使用数据作为论据。因为数据不仅仅是事实,还能提供严谨的量化支持,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更容易使人信服。
一个论据的反面例子:
这个产品很漂亮,我们应该买它。
这个例子中,产品漂亮其实是个人主观的判断,带有个人的审美价值观。不同的人对漂亮的看法可能是不一致的,很容易引发争论。这样的论据不足以说服价值观不同的人。
Tips:在论证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价值观。此外,一旦意识到在争论一个价值观问题,请停止争论。因为论不出对错,只会浪费时间。
其次我们再研究下塔腰——论证。论据强调的是论证的材料,而论证则强调的是论证的动作。论证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从论据导出到结论。
论证要运用一些逻辑思维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常见的有举例、类比、权威、因果、演绎等方式。这些论证方式我们下文会细说,此处先按下不表。
最后看塔顶——结论。结论通常是一个合理的结论,但不是真理。因此论据和论证不要求绝对充分,只要求合乎逻辑。
我们对结论的要求是必须清晰的表达出来。最好是一次论证只涉及一个结论。如果有多个结论,则必须以结构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构化表达,不了解的可以参考芭芭拉•明托写的《金字塔原理》一书)。
此外,我强烈推荐使用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先说结论,然后再摆出论据进行论证。这个方法能让你在对方刚开始注意力最集中,最没有被绕晕的时候就接收到结论,非常有利于提高论证的沟通效率。(结论先行也是金字塔原理一书的一个重要观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脑子里面已经构建好了论证的基本理论。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论证方法的研究了。
方法
做事有章法,不打无准备仗。 —— 权威专家:黄金架构师
为了接下来介绍不同的论证方法时方便读者感受不同论证方法的差异,我先在这里提出一个观点(命名为观点 X),然后在下文中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个观点。
观点 X:
创业公司应该做小而美的产品,而不是大而全的产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Arguments by example)以一些案例作为论据,论证在这些案例上成立的结论,在更广泛的情况下也成立。
论证观点 X 的例子:
Instagram 最初只专注于照片分享,而不涉及其他社交媒体功能,如此聚焦最终成就了其在照片分享领域的成功,因此创业公司应该做小而美的产品。
这个例子假设 Instagram 可以代表所有创业公司,既然 Instagram 做小而美的产品能够成功,其他所有创业公司也应该做小而美的产品。
事实上,举例论证的隐含假设不总是成立。因此,在使用举例论证时,需要考虑案例的代表性和普适性,以避免因为个别案例而得出过于一般化的结论(又叫孤例不立)。此外,还要多想一想有没有反例,免得论证漏洞过大,不堪一驳。
据我观察,举例论证是最常使用的论证方式。我认为原因可能是举例论证引用的案例通常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大脑通过快思考产生例子,而不是慢思考(看过丹尼尔·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 的同学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没看过,推荐看一下)。简单地说,就是产生例子不咋需要费脑子,思考过程不掉头发,所以举例论证被「懒惰」的大脑所偏爱。
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Arguments by Analogy)的论据是一件相似的事物。论证在一件相似的事物上成立的结论,在另一件事物上也成立。
论证观点 X 的例子:
想象一个餐厅,专注于某一种特定美食的餐厅可能更容易在市场上建立品牌,并吸引忠实的顾客,因此创业公司应该做小而美的产品。
这个例子把创业公司类比为餐厅,论证餐厅专注特定美食可以成功,那么创业公司做小而美的产品也能成功。餐厅和创业公司的确具有相似性:餐厅专注于某一种美食可以帮助其在市场上建立独特的品牌和定位。创业公司也是类似的。(我们这里假设餐厅不算是一种创业公司,否则这个论证就是举例论证了。吐槽一下:这个例子不是特别完美。)
类比论证的注意事项是:类比的两个对象一定要有相似性,否则说服力不够。
一个不具备相似性的,用来论证观点 X 的反例:
创业公司可以比作一棵树。与大树相比,一棵小而美的树更容易管理,更专注于特定的方向生长,并更快速地发展出特色和价值。因此创业公司应该做小而美的产品。
在这个反例中,创业公司和树并没有什么相似性,所以不能合乎逻辑的说服别人在树上成立的结论在创业公司上也能成立。这种把不相似的东西强行拉到一起的方式,我们平常说叫打比方,有的人叫它比喻论证。其实严格来说,这不是一种论证方式,只能算是一种修辞方式。打比方的方式非常适用于结论已经说完了,但对方仍然听不懂的情况。这时就可以打个比方,「用人话」让对方听懂。显然,这个方法是用来提升沟通效率的。
权威论证
权威论证(Arguments from Authority)的论据一般是权威机构,专家,学术论文等提供的等一些可靠的信息(以下用专家代指)。论证从专家提供可靠信息能够得出结论。
论证观点 X 的例子:
一些成功的创业家和投资人,如 Peter Thiel 和 Paul Graham,强调创业初期专注于小而美的产品以实现成功。
这个例子很容易理解,就不多做解释了。
我认为,在使用权威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带着批判性思维来看待专家的观点。专家的观点很多都是错的,因为屁股位置(决定脑袋),价值观,时效性,背景等很多原因。因此,我建议在使用权威论证的时候,用 5 whys 法则拷问一下自己,避免草率地得出结论。
再次强调,我们是论证合理而不是真理,「权威」错了也很正常,只要权威双方都认可就足矣。
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Arguments about Causes)的论据是有强相关关系的一些事件。论证一些事件的发生会导致结论的发生。
为什么是强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一是因为因果关系是否存在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强相关关系,不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我目前赞成这种说法),二是因为强相关关系已经足矣了,毕竟我们是论证合理而不是论证真理。
论证观点 X 的例子:
专注于小而美的产品使得资源更集中,团队更专注于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从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口碑,促进了持续的业务增长。因此我们应该做小而美的产品。
这个例子中,小而美的产品资源更集中(因),团队更专注于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果 1),导致用户满意度和口碑更好(果 2),最终业务持续增长(果 3)。这个因果论证中的因和果的相关性还算比较强,说服力不错。
一个弱相关关系的,论证观点 X 的反例:
小而美的产品销量更高,因此我们应该做小而美的产品。
这个论证暗示小而美的产品与销量之间有相关关系,但具体如何相关并没有解释。因此这个论证比较弱,说服力不够。
这是一个因果论证的笑话,你能 get 到其中的笑点吗?
演绎论证
演绎论证(Deductive Arguments)的论据是一些已成立的假设。论证在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演绎出来的结论一定成立。这些假设在演绎论证体系中的专业术语叫前提(prejudice)。
演绎论证一个的经典例子,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前提 1:所有人都会死。
前提 2: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演绎论证是最科学严谨的论证方式,它是「保真」的(在前提是真理的情况下)。学术界比较典型的应用案例是:欧几里得把人们公认的一些几何知识作为定义和公理,演绎出一系列定理,形成了著名的欧氏几何。
论证观点 X 的例子:
前提 1:所有成功的创业公司一定是专注于核心产品的。
前提 2:所有核心产品一定是小而美的。
结论:因此,创业公司必须专注于小而美的产品才能成功。
这个论证在前提成立的情况下,结论是成立的。但是,尽管它是正确的演绎论证,这个例子实际上是基于错误的前提得出的错误的结论。(前提都是全称命题,很容易举反例证伪)。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的论证中不仅要注意区分事实和价值观,还要关注假设的正确性。要特别注意到有些假设是不成立的,它们可能会导致逻辑上的错误结论。如果论证中涉及假设,务必确保这些假设是可靠的。
Notice:注意区分事实、假设和价值观。
总结
本文分享了我对论证技能的一些思考,介绍了论证的三部分——论据、论证和结论,以及论证的一些方法——举例、类比、权威、因果和演绎。客观来说,这些论证方法的介绍不够细致,甚至连论证方法运用时常犯的一些 谬误 也没有提到。然而时间和篇幅有限,不得不留一些遗憾。后续如有时间,我会再写一些文章跟进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留意我后续的动态。
留下评论